杭州城,十里外。
一处小亭,孟子维下了马车,一阵风吹过,宽大的袖子被吹起,他回头对来送行的杭州府官吏、乡老们含笑道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大家便送到这里吧。”
他的记忆力很好,发现来时接风的一批人大多都还在,只是少了十几个面孔……孟子维脸上的笑意越发深了。
众人自然也要说一些场面话,比如舍不得孟大人之类。
又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颤颤巍巍的上前来,接过身边人递过来的小匣子,老泪纵横
“……这是杭州的乡土,便给了大人,希望大人远在千里,还能顾念杭州府的风土人情……”
在人群不远处的许玥会心一笑,这是此时官员离任的一种必备“仪式”,用来表示这个官当的十分不错。
在任上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舍不得他走,是个好官啊!
除了送泥巴之外,还有其他相似的,例如万民伞、立德政碑、更重口味一点的,据许玥所知,便是“遗爱靴”。
顾名思义,当一些特别受百姓喜爱的官员要走了。
有头有脸的乡老会代表百姓,苦苦恳求离任的官员脱下自己的靴子,将靴子装在匣子里留当地供奉。
久而久之,这都演变成了一个双方心知肚明得仪式。
她发现孟大人的演技其实十分不错,接过装土的匣子时,眼珠子都红了,似乎为杭州府的百姓而感动无比
——尽管才上任不到一年,大部分平民百姓可能连知府换了一个都不知道。
不过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嘛。
戏完了,人逐渐散去。
孟子维抬眼就发现不远处的许玥,简单的站着,黑发以发带束扎,姿态高远如一只独立的白鹤。
“今将远行,玉郎何以送我?”
见了他,青年官员眼中俱是笑意,言辞中不免带上来了些调侃。
下一秒,他就见许玥走了几步,探手从路边的杨柳树上折下一枝长长的柳条,递了过来,开玩笑似的
“玥身无长物,只有这天生地养的一枝柳条可以送大人了。”
见人接过了柳条,她又从自己车上拿下来一个黑漆铜锁匣子。
乍看去竟然和装泥土的那个差不多。
因为这个巧合,许玥多解释了几句
“这里面装的是极南边的果干,甜美生津,便送予大人,惟愿大人日后之路也如此果干,只有甘甜。”
“哈哈哈哈哈哈哈,承你吉言。”
孟子维大笑了几声,珍惜的接过匣子来,眉目一松,正欲说些什么,话到了舌尖了又咽了回去。
只点头,神态认真的道了一声
“你我京城再见,珍重。”
天子脚下,才是如他和许玥这般人物该去搅弄风云的地方。
浅水是养不了蛟龙的。
“珍重。”
许玥看着人上了马车,心中松了一口气,这不是她第一个接触到的高官,但却是除冯老爷子之外,联系最深的一个。
人脉加一·jpg。
玩笑念头一闪而逝,她想了想,从车上取出紫竹箫,置于唇齿之间。
风卷残叶,悠扬低沉的箫声如夏日凉夜洒下的月光,徘徊于天地之间。
马车中。
孟子维听见了箫声,白皙的手轻拍膝盖,并没有掀开车帘。
……
“人送走了?”
回去之后,冯老爷子悠然问了一句,看着许玥点头,心中十分欣慰。
官场之上,“朋友”是很重要的!
这不是纯粹是功利之心,还有一点,官场沉浮,极为考验一个人的心态,有志同道合之人一路同行,可以免去许多烦劳。
在他的眼中,孟子维这个朋友,可以一交。
虽然很多时候,孤臣代表天子手中的一把刀,用时所向披靡。
刀磨钝了,就会被毫不犹豫的放弃。
但以冯老爷子之经验老辣,不难看出孟子维在帝王眼中,不是可随时丢弃的工具,而是真正放在心中的臣子。
何况——
“如今朝中风雨欲来,倘若你入了朝,未免卷入其中,还是有天子青睐比较好。”
许玥自然明白老爷子的未尽之意,几年后,如今只是初现苗头的皇子之争,到时必将越发剧烈。
巨浪之下,她这条小鱼,不论加入任何一方都十分容易得一个骨断筋折的下场。
所以,冯老爷子这是建议她走孟子维那一条路
只忠于天子,独善其身。
许玥应了下来,刚好,这也是她心中所想。
说完了正事,冯老爷子便朝许玥招招手,问起了一味香方之中的香料增减,两人互不相让。
最后才定下最佳的配比。
这边,“孤臣”孟大人风尘仆仆的入了京。
不知多少人盯着他
第151章 送别,京城(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